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PECERA-HK)《行政長官 2026 年施政報告》建議 (Chinese Version Only)

(Chinese Version Only)

點擊查看建議原文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PECERA-HK)

《行政長官 2026 年施政報告》建議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的首要宗旨是為幼兒教育專業研究學者及從事促進幼兒發展與成長的同工及專業人士,提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以攜手促進幼兒發展, 提升教育質素。兒童的成長與發展一直是本學會的重點關注。

 

本學會認同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均能針對實際情況,釐訂有利香港發展的政策,包括鼓勵生育,投放資源以支援在職父母,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日間照顧數目及「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名額,並擴展多元支援配套。此外,政府推出的「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 劃」,及新生嬰兒父母現金獎勵等,能在不同範疇締造多項推動育兒環境的德政,取得積極成效。

 

然而,考慮到香港目前受財政限制,本學會建議政府持續推動家庭友善城市建設,並務實地優化現有資源配置與運用,提升投入產出比例,同時兼顧資源效用最大化,提升服務質素及推動創新發展。本學會就促進持續優化幼兒教育及家庭支援環境的策略,提出以下六大原則及建議:

 


 

1. 表揚及善用社會各方為民所需投放資源的貢獻

 

香港有不少機構、團體或公司成立基金會,惠及弱勢和有需要人士;亦有很多學術團體,憑藉其學術專長,研發各類評估手法或專業服務模式,且不少已結集成網上資源,可作廣泛應用。建議政府善用以上已經研發的成果,主動表揚他們的貢獻,以鼓勵他們積極開展更多的研發工作。此舉無疑可增潤服務的專業能力,政府從中也可採納配合施政的方案。

 


 

2. 積極推動跨界別及超地域的協作

 

本學會建議政府除投放本身的資源以促進香港發展外,也應該積極推動並整合跨界別及超地域的協作。香港是一個聯通世界的開放型城巿,能輕易地掌握到最新和最多的國際資訊,所以政府在整合本地資料的同時,如何有效地引入國際資源並加以運用,配合香港的需要,政府便成為推動齒輪的軸心。以幼兒教育為例,闡明善用專業資源可達致推動多方協作的成效:

 

幼兒教師工作量大和壓力高是不爭事實,如何在不用增聘人手之下可以有效地紓緩他們的工作量和壓力呢?

 

可考慮以「優質教育基金」成為幼兒教育界和人工智能研發機構的中介,創建支援教師工作的軟件,如運用AI攝錄幼兒在活動時的表情變化、肌力控制、身體姿勢、反應時間等,作為蒐集每位幼兒在智能、社交、體能及語言等各方面的數據,並整理和做初步分析。教師取得這些資料後,便可以進一步進行核實和深入分析,作為編寫教學計劃及撰寫兒童發展報告的參考資料之一。單是以上 AI 攝錄和整理分析等工作,已經節省了老師個別觀察和記錄幼兒各方面的表現、拍攝及資料整理的時間。教師騰出來的時間可以與幼兒進行更充足的互動,並鷹架幼兒的發展及家長工作等。由此可見,引入人工智能工具輔助教師教學最少達至三贏局面:

 

  • 政府得力於基金支持研發人工智能工具,節省使用本身的資源;
  • 人工智能研發拓展至幼兒教育界,可擴闊研發和應用的版塊,更有利香港成為高端人工智能研發基地,可作其他地區的借鏡;及
  • 幼兒教育界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幫助下,以數據化的管理和應用,可減輕學校的行政工作和教師的工作量,有助提升教學質素。

 

本學會認為善用社會及專業資源,推動跨界別、超地域的專業協作,可預見能開拓社會的新局面。

 


 

3. 完善社區及生活環境,構建宜居及育兒城市

 

本學會支持增加「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並建議從以下角度完善:

 

  • 由專業培訓機構提供一致且有效的社區保姆培訓,包括基本與持續進修課程。
  • 建立認證或註冊制度,並公開相關資料供查閱。
  • 定期與突擊家訪,由專業督導檢查保姆的環境及活動情況,並與保姆進行交流,評估其整體表現。

 


 

4. 革新固有服務 ,以打破傳統框架

 

本學會觀察到不少服務的模式未能趕上目前社會變遷及家庭需求的變化,政府急需與時並進重新修訂原有服務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去年施政報告已試行將四所原有青少年中心的服務增設零至六歲的嬰幼兒服務,本學會促請政府加大加快轉型的力度,盡早惠及全港幼兒及其家庭。

 

此外,建議政府簡化和推廣社區設施的使用,如:體育館、運動場和郊野公園等。同時,完善社區設施,例如:優化博物館設施,設立專供兒童使用的展館或活動室,使公帑運用到合適老幼咸宜的家庭活動,促進家庭和諧。

 

上述建議的重點在於政府能按社會各項變化和需要來靈活調動社會資源,使資源分配到位,達至創建香港成為兒童及家庭友善城市。

 


 

5. 拆牆鬆綁,促進跨部門協同效應

 

建議政府重新檢視各部門工作,協調和整合各自進行類近的項目,以家長工作為例,目前,計有教育局、民政事務局、社會福利署及衛生署均有涉足家長工作。政府應該協調和整合相關的工作,使能產生協同效應,以善用資源為目標,減輕耗費公帑。

 

此外,建議政府合併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的相近津貼項目,簡化行政程序,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本學會建議檢討現時發放津貼的機制,並按津貼之屬性進行整合,以簡化行政程序,使人力資源運用得宜,定有助提升幼稚園整體的營運效能。

 


 

6. 服務以彈性及多層次支援,避免標籤效應

 

現有社會服務比較專注於一種對象或領域,這類服務強調針對特定服務對象的需求,提供專門且集中的支援。然而,每個個體均有多重角色和需要,專門且集中的服務未必能滿足個體的多層次需要,且易產生標籤和被排斥的效果。政府需適時擴闊思維,除現有專項的服務模式外,亦需考量提供多元或綜合性的服務模式,以期更靈活迎合不同個體的多層次需求。

 


 

總結

 

本學會殷切期望政府將社會現有的資源善加運用,對具有發展潛力及成效明顯的服務加大資源投放,實現資源精準分配,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本學會樂見政府在支持生育及在幼兒教育方面的多項政策初見成效,期望《行政長官2026年施政報告》能持續推動以家庭為本、以幼兒全人發展為核心的政策措施。本學會樂意與政府及業界攜手,共同推動香港成為真正的兒童及家庭友善城市。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
主席
李麗雲博士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
政策及倡導專責小組主席
甘秀雲博士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

電郵:info@pecera.org.hk

聯絡電話:(852) 3921 1081

2025年8月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WhatsApp
Email
On Key

View More Posts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PECERA-HK)《行政長官 2026 年施政報告》建議 (Chinese Version Only)

(Chinese Version Only) 點擊查看建議原文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PECERA-HK) 《行政長官 2026 年施政報告》建議   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香港)的首要宗旨是為幼兒教育專業研究學者及從事促進幼兒發展與成長的同工及專業人士,提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以攜手促進幼兒發展, 提升教育質素。兒童的成長與發展一直是本學會的重點關注。   本學會認同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均能針對實際情況,釐訂有利香港發展的政策,包括鼓勵生育,投放資源以支援在職父母,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日間照顧數目及「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名額,並擴展多元支援配套。此外,政府推出的「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 劃」,及新生嬰兒父母現金獎勵等,能在不同範疇締造多項推動育兒環境的德政,取得積極成效。   然而,考慮到香港目前受財政限制,本學會建議政府持續推動家庭友善城市建設,並務實地優化現有資源配置與運用,提升投入產出比例,同時兼顧資源效用最大化,提升服務質素及推動創新發展。本學會就促進持續優化幼兒教育及家庭支援環境的策略,提出以下六大原則及建議:     1. 表揚及善用社會各方為民所需投放資源的貢獻   香港有不少機構、團體或公司成立基金會,惠及弱勢和有需要人士;亦有很多學術團體,憑藉其學術專長,研發各類評估手法或專業服務模式,且不少已結集成網上資源,可作廣泛應用。建議政府善用以上已經研發的成果,主動表揚他們的貢獻,以鼓勵他們積極開展更多的研發工作。此舉無疑可增潤服務的專業能力,政府從中也可採納配合施政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