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
梁文德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梁博士于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澳洲 Lincoln Institute of Health 获取言语治疗师资格,并于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梁博士的教学及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分析处理、语言障碍及儿童读写能力发展。
梁博士近年致力发展数项有关读写障碍儿童的治疗策略,专注力和执行功能,并于本港校本疗程中取得相当经验。他亦曾发表有关语言语料库、认知及读写关系、心理及语言发展的文章及书籍,并发展一套专为读写障碍学童而设的标准化评估(HKGCNT)及语言样本分析(CanLARSP)工具。
https://www.polyu.edu.hk/cbs/st/en/about-us/our-professional-team/academic-staff/dr-man-tak-leung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
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兼职教授
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兼职教授
梁敏博士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她目前是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的兼职教授,以及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及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名誉教授。她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和心理学小组主席,以及教育与儿童心理学硕士课程的课程负责人。
梁博士的研究包括家长教育、测试开发、项目评估、发展障碍儿童、移民适应、儿童和青少年福祉,并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大量文章。
太平洋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香港)质素认证及专业同行计划总监
太平洋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香港)质素认证及专业同行计划总监
杨冯慧懿女士自完成香港大学文学士学位课程后,便一直担任中学教师,1982年她选择深造,并修读香港大学首办的幼儿教育硕士学位课程。
毕业后,她在一间幼儿园出任校长,期间参与课程的规划及执行。同时,她在香港理工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担任夜间讲师,为幼儿中心培训管理人员及前线员工,其后成为全职讲师,参与规划一套幼儿教育培训的遥距教育计划。 1989年,杨冯女士加入教育署(现为教育局),期间参与课程规划、咨询视察、教师培训及中小学的教育电视制作等工作。
她自2002年起出任首席督学,主要负责监督香港幼稚园教育及推广优质幼儿教育文化。 2009至2010年期间,她负责规划和监督优质教育基金和教育发展基金的执行情况。退休前,她为学前教育机构的策划以及提供专业支援方面,累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她致力鼓励教育机构组织专业的教学社群和校本行动研究,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研究讲座教授、协理副校长(评估)、
协理副校长(研究生与高等课程)、研究生院院长、
数据分析及评估研究中心联席总监、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联席总监
卢成皆教授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曾任教于美国、澳洲、香港及台湾多所大学,加入香港教育大学(前身为香港教育学院)前,于墨尔本迪肯大学出任副院长(科研)、以及健康及公共发展学院教授;负责统筹医护健康及行为科学部的研究生课程以及与中国大陆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卢教授过往获得不少研究拨款,并于著名的期刊出版了超过二百篇学术论文。他又曾多次获所任教的大学及国际学术基金会颁发优异教学奖。卢教授在辅导年轻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于带领及指导早期或中期的研究人员。
他个人的研究方向集中于以实证为本的研究方法、及社会与个人的身心健康。 「业余嗜好」方面,卢教授对东方传统医学很感兴趣。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的他,目前仍与首尔国立医科大学韩医研究中心有紧密联系。
澳洲迪肯大学副教授
澳洲迪肯大学副教授
严海燕副教授为澳洲迪肯大学文学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及事务),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规划及评估、跨文化研究以及学生参与度。她是一位活跃的研究者,曾在上述研究领域发表大量文章。她亦与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合作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亚太区学习者的正面成果。
她的研究框架为混合方法分析、教师专业精神和社会文化理论。严教授亦在澳洲、新加坡、中国(包括香港)、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地院校担任幼年教育顾问。
南澳大学幼儿教育系荣誉退休教授
南澳大学幼儿教育系荣誉退休教授
Marjory Ebbeck 荣休教授是南澳大学专业教学人员中的活跃份子,她在澳洲、加拿大、英国、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多个国家及城市为幼儿教育课程及研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亦曾在毛里裘斯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幼儿及小学教育课程的发展、语言的多模式教学、研究方法、员工发展以及文化连续性。
她曾撰写多本教科书和书籍的内容,并一直为国际期刊撰稿。她是Pan Pacific Region – Springer期刊和多个编辑委员会的审稿人之一。最近她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为新加坡其中一个最大型儿童教育机构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由儿童出生到三岁期间的跟进研究。至今,她持续致力倡导改善全世界幼儿教育人员的地位和工作条件。
耀中幼教学院高级讲师
耀中幼教学院高级讲师
MEd,澳洲悉尼大学
PGDE,香港大学
BA,香港大学
丁锈枫女士于职前及在职幼儿教师培训方面拥有超过十年经验,专攻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以及为教师进行实习规划。此外,丁女士亦是一位注册教师,在成为讲师前,她曾在香港的本地及国际幼儿园、澳洲以及韩国等地工作。
在加入耀中幼教学院前,她曾在多间高等教育机构任教。她在项目管理和实习规划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与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前线和高级管理层)拥有密切联系和人脉,熟悉香港特区政府在教师培训,以及具特殊教育需要的家庭和儿童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服务。
丁女士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多样性、包容性教育、与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父母合作、教师培训以及其专业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专任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专任导师
任刚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专任导师,同时担任学系社会工作荣誉文学士课程主任及专业实践及评估中心总监职务。任博士拥有超过二十年的注册社工经验。他一直致力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及积极参与多项相关的实践研究工作。
任博士亦曾为多个非政府机构、政府部门提供顾问、培训或担任委员会公职等。曾于2016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社会科学院教学奖,并于2015年和2021年两度获得学系优秀教学奖。
https://www.polyu.edu.hk/apss/people/academic-staff/dr-yam-kong/
香港理工大学临床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临床导师
林炜瀚先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职业治疗学系,及后于香港教育大学修毕教育学硕士,主修特殊教育及教育领导与管理。林先生投身儿科职业治疗多年,曾于政府资助机构、公立医院及私营机构服务,专长为不同年龄层有发展障碍人士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对象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学前儿童、特殊/主流中小学学童以及青年。
从2009年起,林先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曾于本地、澳门、台湾及国内多地为医生、治疗师及服务使用者等提供培训;并于2013年开始为本地职业治疗学生提供临床教学。
https://www.polyu.edu.hk/rs/people/academic-staff/mr-johnny-lam/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林美爱女士是资深教育心理学家,在香港耀能协会工作超过25年。早期工作专注于特殊学校及学前教育服务的课程及教学策略上的发展。一直以来,她致力于发展与有自闭症学童有关的社交沟通及学习的资源套,《「友来友往」社交训练手册》的本地化的实证研究是成功例子之一。近年来,她曾参与的两项先导计划包括「赛马会喜伴同行计划」和「赛马会学前校园优质融和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陈乐欣女士为香港心理学会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副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育及儿童心理学硕士,及树仁大学心理学(荣誉)学士。
陈乐欣女士现主要为学前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希望透过及早识别及介入,支援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幼儿,让教师能以适切方法支援他们。另外,陈女士有多年为有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评估及介入服务的经验,能为学校及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及调适方向,以配合学生的发展及需要。
陈女士亦致力为学校人员及家长等提供咨询及辅导,以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设计教师培训或家长亲职教育等。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及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主任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及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主任
黄有佳博士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专修教育心理学。黄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及该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主任,从事有关特殊学习需要及融合教育的训练、服务及研究工作多年。黄博士的教学及研究领域包括儿童及青少年特殊学习需要及有关特殊学习困难的评估和支援策略。
https://www.polyu.edu.hk/apss/people/academic-staff/dr-wong-yau-kai-herrick/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作临床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作临床导师
欧阳女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取得物理治疗学士及医疗科学硕士。
毕业后,她从事儿科物理治疗师二十多年,并于非政府组织辖下的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特殊幼儿中心及肢体弱能特殊学校工作。她在治理患有各种先天性及后天性病患的儿童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致力提供培训予家长及家居照顾者。她多年治疗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童,并支援他们由学前转衔至学龄阶段,再预备进入成年阶段。
欧阳女士于2020年加入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作临床导师,期望能与年青人分享知识及经验,孕育专业的物理治疗师。
https://www.polyu.edu.hk/rs/people/academic-staff/ms-jacqueline-au-yeung/
一套全面、综合和灵活的幼儿学习支援系统
学习有方、施教无碍
计划期间
2021年6月 – 2023年1月
计划内容
建立「IQ学前校园」的实践楷模,将「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计划」与「第一层支援服务」整合,并增强学前学习支援专业队伍人手(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特殊幼儿工作员、社工)和提供校本专业支援。透过与各方的紧密协作和交流,幼儿教师更能照顾幼儿的多样性,以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3个计划核心元素
CAST全方位学习设计
全方位学习设计 (UDL)是一种融合教育方法,讲求学习环境、课程及教学策略均需精心设计,用以满足教育环境中每位学生的需求,其中要求教师/照顾者周密的计划和协助,从而为所有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和能力的教育方式。对年轻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以及主流课堂中的常规活动中嵌入教育和关怀最为理想,这样可以提供组织性、一致性和可预测性。透过日常生活学习新技能别具意义,因为当中具有实用性,而且会重复发生,更可为儿童提供其所需之安全感,从而提升其参与度,并有望获得其他具额外需求的儿童的接纳。
支援 – 成效模式(RTI)
支援 – 成效模式(RTI)建基于现代教学理论,即应由学生在所教项目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将评估和干预整合至一个多层次系统中,从而最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减少行为问题(Hempenstall,2012 年)。这种教育模式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来调整教育支援服务的强度,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National Center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2017 年)。
幼儿教室合作咨询(CC2CC)
幼儿教室协作咨询(CC2CC)意思即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日常生活和常规活动,为发展障碍儿童提供大量机会和经验,促进他们学习实际技能,协助他们充分参与日常生活。对于 5 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自然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外,更包括学前环境。
日期 : 2023年1月6日
地点 : 香港理工大学
梁士莉医生
香港大学名誉临床副教授 (儿科)
严海燕博士
澳洲迪肯大学副教授
梁敏博士
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兼职教授
梁士莉医生
香港大学名誉临床副教授 (儿科)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
梁文德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梁博士于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澳洲 Lincoln Institute of Health 获取言语治疗师资格,并于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梁博士的教学及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分析处理、语言障碍及儿童读写能力发展。
梁博士近年致力发展数项有关读写障碍儿童的治疗策略,专注力和执行功能,并于本港校本疗程中取得相当经验。他亦曾发表有关语言语料库、认知及读写关系、心理及语言发展的文章及书籍,并发展一套专为读写障碍学童而设的标准化评估(HKGCNT)及语言样本分析(CanLARSP)工具。
https://www.polyu.edu.hk/cbs/st/en/about-us/our-professional-team/academic-staff/dr-man-tak-leung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
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兼职教授
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兼职教授
梁敏博士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她目前是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Mitchell Institute的兼职教授,以及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及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名誉教授。她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和心理学小组主席,以及教育与儿童心理学硕士课程的课程负责人。
梁博士的研究包括家长教育、测试开发、项目评估、发展障碍儿童、移民适应、儿童和青少年福祉,并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大量文章。
太平洋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香港)质素认证及专业同行计划总监
太平洋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香港)质素认证及专业同行计划总监
杨冯慧懿女士自完成香港大学文学士学位课程后,便一直担任中学教师,1982年她选择深造,并修读香港大学首办的幼儿教育硕士学位课程。
毕业后,她在一间幼儿园出任校长,期间参与课程的规划及执行。同时,她在香港理工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担任夜间讲师,为幼儿中心培训管理人员及前线员工,其后成为全职讲师,参与规划一套幼儿教育培训的遥距教育计划。 1989年,杨冯女士加入教育署(现为教育局),期间参与课程规划、咨询视察、教师培训及中小学的教育电视制作等工作。
她自2002年起出任首席督学,主要负责监督香港幼稚园教育及推广优质幼儿教育文化。 2009至2010年期间,她负责规划和监督优质教育基金和教育发展基金的执行情况。退休前,她为学前教育机构的策划以及提供专业支援方面,累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她致力鼓励教育机构组织专业的教学社群和校本行动研究,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研究讲座教授、协理副校长(评估)、
协理副校长(研究生与高等课程)、研究生院院长、
数据分析及评估研究中心联席总监、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联席总监
卢成皆教授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曾任教于美国、澳洲、香港及台湾多所大学,加入香港教育大学(前身为香港教育学院)前,于墨尔本迪肯大学出任副院长(科研)、以及健康及公共发展学院教授;负责统筹医护健康及行为科学部的研究生课程以及与中国大陆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卢教授过往获得不少研究拨款,并于著名的期刊出版了超过二百篇学术论文。他又曾多次获所任教的大学及国际学术基金会颁发优异教学奖。卢教授在辅导年轻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于带领及指导早期或中期的研究人员。
他个人的研究方向集中于以实证为本的研究方法、及社会与个人的身心健康。 「业余嗜好」方面,卢教授对东方传统医学很感兴趣。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的他,目前仍与首尔国立医科大学韩医研究中心有紧密联系。
澳洲迪肯大学副教授
澳洲迪肯大学副教授
严海燕副教授为澳洲迪肯大学文学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及事务),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规划及评估、跨文化研究以及学生参与度。她是一位活跃的研究者,曾在上述研究领域发表大量文章。她亦与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合作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亚太区学习者的正面成果。
她的研究框架为混合方法分析、教师专业精神和社会文化理论。严教授亦在澳洲、新加坡、中国(包括香港)、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地院校担任幼年教育顾问。
南澳大学幼儿教育系荣誉退休教授
南澳大学幼儿教育系荣誉退休教授
Marjory Ebbeck 荣休教授是南澳大学专业教学人员中的活跃份子,她在澳洲、加拿大、英国、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多个国家及城市为幼儿教育课程及研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亦曾在毛里裘斯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幼儿及小学教育课程的发展、语言的多模式教学、研究方法、员工发展以及文化连续性。
她曾撰写多本教科书和书籍的内容,并一直为国际期刊撰稿。她是Pan Pacific Region – Springer期刊和多个编辑委员会的审稿人之一。最近她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为新加坡其中一个最大型儿童教育机构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由儿童出生到三岁期间的跟进研究。至今,她持续致力倡导改善全世界幼儿教育人员的地位和工作条件。
耀中幼教学院高级讲师
耀中幼教学院高级讲师
MEd,澳洲悉尼大学
PGDE,香港大学
BA,香港大学
丁锈枫女士于职前及在职幼儿教师培训方面拥有超过十年经验,专攻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以及为教师进行实习规划。此外,丁女士亦是一位注册教师,在成为讲师前,她曾在香港的本地及国际幼儿园、澳洲以及韩国等地工作。
在加入耀中幼教学院前,她曾在多间高等教育机构任教。她在项目管理和实习规划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与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前线和高级管理层)拥有密切联系和人脉,熟悉香港特区政府在教师培训,以及具特殊教育需要的家庭和儿童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服务。
丁女士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多样性、包容性教育、与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父母合作、教师培训以及其专业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专任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专任导师
任刚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专任导师,同时担任学系社会工作荣誉文学士课程主任及专业实践及评估中心总监职务。任博士拥有超过二十年的注册社工经验。他一直致力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及积极参与多项相关的实践研究工作。
任博士亦曾为多个非政府机构、政府部门提供顾问、培训或担任委员会公职等。曾于2016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社会科学院教学奖,并于2015年和2021年两度获得学系优秀教学奖。
https://www.polyu.edu.hk/apss/people/academic-staff/dr-yam-kong/
香港理工大学临床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临床导师
林炜瀚先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职业治疗学系,及后于香港教育大学修毕教育学硕士,主修特殊教育及教育领导与管理。林先生投身儿科职业治疗多年,曾于政府资助机构、公立医院及私营机构服务,专长为不同年龄层有发展障碍人士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对象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学前儿童、特殊/主流中小学学童以及青年。
从2009年起,林先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曾于本地、澳门、台湾及国内多地为医生、治疗师及服务使用者等提供培训;并于2013年开始为本地职业治疗学生提供临床教学。
https://www.polyu.edu.hk/rs/people/academic-staff/mr-johnny-lam/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林美爱女士是资深教育心理学家,在香港耀能协会工作超过25年。早期工作专注于特殊学校及学前教育服务的课程及教学策略上的发展。一直以来,她致力于发展与有自闭症学童有关的社交沟通及学习的资源套,《「友来友往」社交训练手册》的本地化的实证研究是成功例子之一。近年来,她曾参与的两项先导计划包括「赛马会喜伴同行计划」和「赛马会学前校园优质融和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主任/教育心理学家
陈乐欣女士为香港心理学会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副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育及儿童心理学硕士,及树仁大学心理学(荣誉)学士。
陈乐欣女士现主要为学前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希望透过及早识别及介入,支援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幼儿,让教师能以适切方法支援他们。另外,陈女士有多年为有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评估及介入服务的经验,能为学校及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及调适方向,以配合学生的发展及需要。
陈女士亦致力为学校人员及家长等提供咨询及辅导,以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设计教师培训或家长亲职教育等。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及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主任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及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主任
黄有佳博士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专修教育心理学。黄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及该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主任,从事有关特殊学习需要及融合教育的训练、服务及研究工作多年。黄博士的教学及研究领域包括儿童及青少年特殊学习需要及有关特殊学习困难的评估和支援策略。
https://www.polyu.edu.hk/apss/people/academic-staff/dr-wong-yau-kai-herrick/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作临床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作临床导师
欧阳女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取得物理治疗学士及医疗科学硕士。
毕业后,她从事儿科物理治疗师二十多年,并于非政府组织辖下的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特殊幼儿中心及肢体弱能特殊学校工作。她在治理患有各种先天性及后天性病患的儿童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致力提供培训予家长及家居照顾者。她多年治疗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童,并支援他们由学前转衔至学龄阶段,再预备进入成年阶段。
欧阳女士于2020年加入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作临床导师,期望能与年青人分享知识及经验,孕育专业的物理治疗师。
https://www.polyu.edu.hk/rs/people/academic-staff/ms-jacqueline-au-yeung/
一套全面、综合和灵活的幼儿学习支援系统
学习有方、施教无碍
计划期间
2021年6月 – 2023年1月
计划内容
建立「IQ学前校园」的实践楷模,将「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计划」与「第一层支援服务」整合,并增强学前学习支援专业队伍人手(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特殊幼儿工作员、社工)和提供校本专业支援。透过与各方的紧密协作和交流,幼儿教师更能照顾幼儿的多样性,以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3个计划核心元素
CAST全方位学习设计
全方位学习设计 (UDL)是一种融合教育方法,讲求学习环境、课程及教学策略均需精心设计,用以满足教育环境中每位学生的需求,其中要求教师/照顾者周密的计划和协助,从而为所有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和能力的教育方式。对年轻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以及主流课堂中的常规活动中嵌入教育和关怀最为理想,这样可以提供组织性、一致性和可预测性。透过日常生活学习新技能别具意义,因为当中具有实用性,而且会重复发生,更可为儿童提供其所需之安全感,从而提升其参与度,并有望获得其他具额外需求的儿童的接纳。
支援 – 成效模式(RTI)
支援 – 成效模式(RTI)建基于现代教学理论,即应由学生在所教项目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将评估和干预整合至一个多层次系统中,从而最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减少行为问题(Hempenstall,2012 年)。这种教育模式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来调整教育支援服务的强度,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National Center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2017 年)。
幼儿教室合作咨询(CC2CC)
幼儿教室协作咨询(CC2CC)意思即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日常生活和常规活动,为发展障碍儿童提供大量机会和经验,促进他们学习实际技能,协助他们充分参与日常生活。对于 5 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自然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外,更包括学前环境。
Copyright by www.pecera.org.hk, 2005-2018. All rights reserved.